新能源车是全球汽车业未来大趋势,Tesla(TSLA美股)、比亚迪 (01211HK) 等电动车龙头近期股价飚升,估值抛离一众传统汽车股。
今年以来,投资市场对电动车股产生了一种狂热。除了Tesla及比亚迪等在电动车领域深耕多年的电动车龙头外,蔚来(NIO)、理想(LI)、小鹏(XPEV)等在美国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股价近期也“突破天际”。这些每月交付量不足1万部汽车的电动车企,市值却动辄达数千亿元。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美上市的“新势力车企”表现强劲超出预期,主要现时整个行业似乎没有其他车企能够像他们一样追上Tesla的发展路,投资者认同这些发展路线和趋势,故愿意给予中国电动车股更高估值。
笔者认为市场给予这些中国电动车企高估值,还因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决心和优势。
面对全球暖化危机,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2060年中国要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并非“空口讲白话”,国内将力推各环保产业,电动汽车是其中重要一环。在经济上,中国要借电动车带动新产业;在政治上,中国要建立领导抗全球暖化先锋形象。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车40%由中国生产,国内销售加上制造出口,中国电动车完美示范了双循环,有外媒形容,中国正在成为纯电动汽车(EV)的全球出口基地。
地球暖化成为全球危机,偏偏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底正式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反而中国首次设立明确的减碳长期计划,两者相较之下,令国际间感受到中国对环保重视的诚意。中国10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数据,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截至2019年连续5年排在世界第1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累计展开逾2万亿元投资,供应链正日趋完善。
英国LMC Automotive统计显示,今年1至6月的全球纯电动汽车产量(66万辆)中,中国占约40%(25万辆),高于美国(23%)和日本(2%)。1至6月中国的汽车出口减少,但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增至上年同期的2.4倍,达到3.69万辆,出口额增至3.7倍的11亿美元。
有外媒形容,中国正在成为纯电动汽车的全球出口基地。事实上,美国特斯拉(Tesla)和德国宝马正加大投资于中国,2021年初之前将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纯电动汽车。而日本的本田和日产汽车,也通过中国合资企业生产和销售纯电动汽车。
除了外国车企,中国传统车企也不甘落后。中国民企吉利向欧洲进军,在纯电动汽车占市场过半的挪威,吉利生产的电动车跃居9月新车销量整体的第3位。
近期有意回归A股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东风集团 (00489) ,早前也正式发布了其电动车大计,昨日更与国家电网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及7个合作子协议,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
此外,上汽集团最近出资53.99亿元人民币参与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车项目“智己汽车”。目前项目已完成超百亿元初始轮融资,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 (09988) 三方联合打造。
中国电动车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中国最大车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正在向特斯拉等纯电动汽车大型企业供货。还有其他如冷却零部件、高压直流供电继电器及纯电动汽车驱动马达等等产业链开始成熟。
从发展趋势来看,有信心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奠定“世界一哥”地位。就像中国在5G产业上的发展决心和优势。5G和信新能源汽车两者也密切相关,比如5G产业链中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充电桩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至关重要。5G和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其他产业。
但目前市场上真正的新能源车股其实不多。中港股市除了比亚迪外,基本上没有一家主力做新能源车的汽车企业。一些相关的供应链如新能源电池股份估值都不便宜。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导地位形成和确立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标的稀缺,在充裕资本的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相关的投资机会更加“求贤若渴”,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电动车新势力受资本狂热追捧,以及中外车企不甘落后、迫不及待地转型以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新能源汽车估值过高恐怕会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一开始都难以避免“泡沫”式成长,就像21世纪初时的科技泡沫。一众企业在泡沫中成长,经历去弱留强的过程,一定会有最后脱颖而出的伟大企业。所以在这个泡沫式发展初期,极其考验投资者的长远眼光和持之以恒的跟踪研判耐力。估值过高并不是“放弃”投资和关注的理由,相反更值得去跟踪、分析其高估值背后的缘由和逻辑,相信会有很多“长远”收获。
今年以来,投资市场对电动车股产生了一种狂热。除了Tesla及比亚迪等在电动车领域深耕多年的电动车龙头外,蔚来(NIO)、理想(LI)、小鹏(XPEV)等在美国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股价近期也“突破天际”。这些每月交付量不足1万部汽车的电动车企,市值却动辄达数千亿元。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美上市的“新势力车企”表现强劲超出预期,主要现时整个行业似乎没有其他车企能够像他们一样追上Tesla的发展路,投资者认同这些发展路线和趋势,故愿意给予中国电动车股更高估值。
笔者认为市场给予这些中国电动车企高估值,还因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决心和优势。
面对全球暖化危机,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2060年中国要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并非“空口讲白话”,国内将力推各环保产业,电动汽车是其中重要一环。在经济上,中国要借电动车带动新产业;在政治上,中国要建立领导抗全球暖化先锋形象。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车40%由中国生产,国内销售加上制造出口,中国电动车完美示范了双循环,有外媒形容,中国正在成为纯电动汽车(EV)的全球出口基地。
地球暖化成为全球危机,偏偏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底正式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反而中国首次设立明确的减碳长期计划,两者相较之下,令国际间感受到中国对环保重视的诚意。中国10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数据,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截至2019年连续5年排在世界第1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累计展开逾2万亿元投资,供应链正日趋完善。
英国LMC Automotive统计显示,今年1至6月的全球纯电动汽车产量(66万辆)中,中国占约40%(25万辆),高于美国(23%)和日本(2%)。1至6月中国的汽车出口减少,但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增至上年同期的2.4倍,达到3.69万辆,出口额增至3.7倍的11亿美元。
有外媒形容,中国正在成为纯电动汽车的全球出口基地。事实上,美国特斯拉(Tesla)和德国宝马正加大投资于中国,2021年初之前将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纯电动汽车。而日本的本田和日产汽车,也通过中国合资企业生产和销售纯电动汽车。
除了外国车企,中国传统车企也不甘落后。中国民企吉利向欧洲进军,在纯电动汽车占市场过半的挪威,吉利生产的电动车跃居9月新车销量整体的第3位。
近期有意回归A股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东风集团 (00489) ,早前也正式发布了其电动车大计,昨日更与国家电网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及7个合作子协议,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
此外,上汽集团最近出资53.99亿元人民币参与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车项目“智己汽车”。目前项目已完成超百亿元初始轮融资,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 (09988) 三方联合打造。
中国电动车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中国最大车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正在向特斯拉等纯电动汽车大型企业供货。还有其他如冷却零部件、高压直流供电继电器及纯电动汽车驱动马达等等产业链开始成熟。
从发展趋势来看,有信心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奠定“世界一哥”地位。就像中国在5G产业上的发展决心和优势。5G和信新能源汽车两者也密切相关,比如5G产业链中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物联网、充电桩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至关重要。5G和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超越了其他产业。
但目前市场上真正的新能源车股其实不多。中港股市除了比亚迪外,基本上没有一家主力做新能源车的汽车企业。一些相关的供应链如新能源电池股份估值都不便宜。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导地位形成和确立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标的稀缺,在充裕资本的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相关的投资机会更加“求贤若渴”,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电动车新势力受资本狂热追捧,以及中外车企不甘落后、迫不及待地转型以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新能源汽车估值过高恐怕会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一开始都难以避免“泡沫”式成长,就像21世纪初时的科技泡沫。一众企业在泡沫中成长,经历去弱留强的过程,一定会有最后脱颖而出的伟大企业。所以在这个泡沫式发展初期,极其考验投资者的长远眼光和持之以恒的跟踪研判耐力。估值过高并不是“放弃”投资和关注的理由,相反更值得去跟踪、分析其高估值背后的缘由和逻辑,相信会有很多“长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