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2月,港股走势窄幅上落,缺乏明确的方向,圣诞长假年底行情本就淡静,又缺乏新的消息刺激,资金入市态度转趋审慎可以理解。
最近两个经济数据引起市场注意:CPI,PPI。经济最怕两个字,一个是“缩”即通缩,一个是“胀”即通胀。
虚缩?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经济数据,显示CPI按年下降0.5%,这是过去1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PPI也按年下降1.5%。两个指数双双下降,即经济学家说的“双负”现象。
对于消费价格指数走低,统计部门解释是去年物价指数太高、猪肉价格跌得太急,基数对比和肉价拖低,成了CPI跌出11年新低的主因。但经济界对通缩还是高度警惕,主要是内地消费需求还没有升起来,令消费拉动经济的愿景尚有疑问,加上目前国际环境没有到达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担心物价如出现持续下跌,有可能进一步抑制投资和生产,中国经济陷入通缩泥沼,那可能就不是一两月能解决的问题了。
实胀?当然,1个月的数据嘎出“通缩”信号,可能是“虚缩”。但近日市场价格狂涨,引来经济学者更大的担心,“虚缩”的背后怕是“实胀”,即由生产原料和生活物品的价格同步急涨,带出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隐忧—通胀。
在中国市场上,近期出现一轮激烈大宗商品价格急涨,首先是煤价。本月10日全国性煤炭交易会在山西太原落幕,当天动力煤期货价格曾创历史新高。有说煤价急涨,除了这个冬天有点冷外,还因澳洲进口煤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比例,两国关系生变会否影响进口引来的担忧。
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不仅动力煤的主力合约触及涨停,铁矿石和部分金属的价格也在急升,铜主力合约已创逾7年新高,铁矿石主力合约突破千元人民币大关,在期货价格突破历史新高之际,就有钢铁厂在市场抢矿市的说法。此外原油价格11月已上涨27%,拉动化工原料价格涨幅逾1成。
除与工业生产相关大宗商品急涨,还有诸多生活物品价格近期也有上涨之势。过去成为物价上扬指标的生姜和大蒜,又成了价格狂涨的“姜你军”和“蒜你狠”,大葱价格已达近4年来最高,更敏感的是粮价也在涨。还有人注意到,在调控政策不放松下,房地产涨势也凶,11月按年上涨4.3%,被认为是2017年楼市涨价的回归。
对大宗商品涨价,有种解释是:外部环境改善,中国外贸定单增加,加上对全球经济复苏正面期盼,及近期对中国经济来年快速增长的唱好,企业正加速补库,由之拉动大宗商品急涨。但对农产品涨价、对房地产价格再度上扬,及更多民生物品涨价,似乎没有特别可信的解释。考虑到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的预期,防通胀的压力应该更大。
作为投资者,关注通缩和通胀,学会判断货币政策因此会出现的变化。毕竟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产生的是直接影响。低息环境、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加息抗通胀等,这些会对市场的投资风格产生趋势性影响、板块趋势性演绎也会因此各不相同。比如低息利好成长类股份,现阶段的价值股涨势能够延续?
这些话题后续文章会有探讨。
关注本栏,关注直播课“漫步港美股”,用看世界的眼光看待股市投资。